找到相关内容1684篇,用时10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是佛说”的基本理念

     在说法的内容方面,佛陀始终坚持《维摩经》所说的病与药,令得服行”的施教方针。毫无疑问,佛陀的确向弟子传播过诸如四谛、五蕴、十二因缘、四念处、八正道等较为朴实的思想理论,但这不等于佛陀就不可能向...不免有凡庸之辈夹杂僧伦,误记误传,但因僧团整体的力量,经典的主流和精神是不容增损的。至于经典所载及部派间所传的法义名相有的何以参差有别,实因法无定法,无非随众生心,所知量,循业发现”(《楞严经》语)...

    净旻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488639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批注

    真如不受熏染,真如恒守本性,真如不变易,出《华严经》)。所谓无漏者,即无为。换言之,动亦在、静亦在之义也。实相般若,本来具足,即三身、五智、五眼、六通也;法身、报身、身谓之三身”;法界体性智、大圆...是谓报身”;一念无明变为平等性智,六识变为妙观察智,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,是谓身”。   实相般若名常寂光净土”,观照般若名实报庄严净土”,一念无明名方便有余净土”,方便般若名凡圣同居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3889013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,见性后变为佛性,是有知有觉,无始无终。眼耳鼻舌身意,是从无明妄念来的,有六根,就成六尘、六识。见性后通通变为佛性,是我们的身”,是有知有觉,无始无终。佛性、无始无明、灵性见闻觉知、一念无明、...好似失去宝珠,必定要将他护[获]着一样。如是观照,机缘一到,[口@力]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。如能照此修行,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。到此时,本来佛性是法身,见闻觉知智是报身,六根行是身,名为一体三身”。古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月溪法师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

    一样的(注:真如不受薰染,真如恒守本性,真如不变易,出《华严经》)。所谓无漏者,即无为。换言之,动亦在、静亦在之义也。实相般若,本来具足,即三身、五智、五眼、六通也;法身、报身、身谓之三身”;法界...,是谓报身”;一念无明变为平等性智,六识变为妙观察智,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,是谓身”。   实相般若名常寂光净土”,观照般若名实报庄严净土”,一念无明名方便有余净土”,方便般若名凡圣同居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589263.html
  • 略谈十六种观想的修法

    时用想的方法来观,许多人修观想难以成就,是由于其心在观而不是在想。观想要成就当先用想,想成就之后,才开始用观。所谓想”,譬如打坐时,心里明白自己不是做梦是在想像,所想的有形色,很清楚,接着才去观察...地看见西方极乐世界,须得念佛三昧方可。故经说:若得三昧,见彼国地,了了分明,不可具说。”此种境界在得观想念佛三昧之后方见,比前所说庄严多了,说亦说不完,所以不可具说。   因凡夫心想羸劣,难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3.html
  • 世番唐瓦·德唐夏茸活佛传记

    大师少年时就广学显密教法,后来到印度如理依止那洛巴”大师,十二年中究竟无余听闻了经续共及不共等法,后来胞弟无畏称”来迎接他时,大师对他说:现在你依止我上师,上师曾经为我授记,令我前往支那黄河西流...夏茸”活佛说道:由于你过去的业力、愿力和发心等贤善的串习力,你闭关专修那洛空行会有特别的证量,多说的话怕你易生我慢,好好精进修吧!”   夏茸”上师依止德唐堪布”,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791593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为名,法性是法真性,非空名也”。点出了慧远法性”概念的真实含义。按时间推算,这时候他的思想尚未接受空宗的理论学说。尽管法性”一词出自《大品般若》及《大智度论》,但慧远在写《法性论》时,此一经一论...的确是难以驳倒的不拔之论。   此外,对于法身佛的除尽烦恼残留习气的问题,是采用大乘的一解脱”或一无碍道”还是取说一切有部的三十四心”或九无碍道”,[7]慧远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。其实,有部此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感应的理论;最后是慧远的报应论。其中,前两方面同宗炳的美学思想有密切关系。6   接着我们就《画山水序》中的几个重要观点:圣人含道物,贤者澄怀味象”、山水质有而趣灵”、山水以形媚道”等来探讨,希望能从中找出《画山水序》与慧远佛学思想的承继关系。   《画山水序》云:圣人含道物,贤者澄怀味象。至于山水,质有而趣灵,是以轩辕、尧、孔、广成、大块、许由、孤竹之流,必有崆峒、具茨、藐姑、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者不可系心净念,因为净念本就是一个妄想。慧能从本心、本性”出发,对禅定、坐禅”进行了新的解释,指出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”,外离相即禅” 。这是对于《金刚经》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灵活运用。  ... 禅学浅说   孙劲松    内容提要:禅”在佛教之外的教派以及佛教内部的不同教派中含义各不相同,但其共同的目标都是降伏无明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龙光竺道生慧解”考论

    ”、佛无净十论”、 有缘论”等等新义”,使守文之徒多生嫌嫉”,成为一种孤明先发”,这种不死守佛经文句的慧解”,对于佛教经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  其一,能突出体现其...   龙光竺道生慧解”考论 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尚永琪   顿悟是佛教修炼的一种方便法门,按后世禅宗的解说来看,主要是指修道者无须经过长期的修炼,只要能体悟到自身等同佛性,就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0895054.html